这字条,是纪纲的消息没来之前,沈肃写在这里的。
朱棣回想刚才,眸中泛出惊动!
纪纲伴在他身边这么多年?自然没可能跟着那二沈欺骗自己。
可宁王献的祥瑞,又为何能提前被“二沈”知道?
难不成是二沈背后,就是宁王?
基于经历,朱棣很快将最近的种种,先是阴谋论了起来。
然而很快,朱棣就摇头。
不可能!
只要基本的认知还在,宁王朱权要是有这么大的能量,有这么多的“奇人”帮助,当初为何还会被自己骗?
那么排除阴谋论,也就是说二沈所言的,正在一步步的实现?
隐阁?
长生者?
老朱家背后的断离红尘之人?
每次想到这几点,朱棣便感觉到,自己的背后,仿佛一直有个人看着自己。
这种感觉让他不寒而栗。
但偏偏从最近的种种表现来看,他似乎只是在“提醒”自己?
《桃花源记》?
沈万山的藏宝库?
还有沈肃……包括这次所提的“财政”改制,变法聚财!
朱棣深吸一口气。
他忽然想起,沈有福的先祖如果是沈万山。
那么沈肃的先祖又是谁?
“少师走了吗?”
他看沈肃所留纸条之前,刻意让所有人先离开。
但看了之后,他却越想越不对劲,急切的需要一个人和他商讨。
“应该还没有出宫门。”内侍很快回答。
“让少师回来!”
想来想去,满朝文武,目前也就只有跟他一起发动靖难的姚广孝了。
……
“陛下让老臣回来,应该还是那二沈所说的变法聚财吧?”
姚广孝似乎早就知道朱棣所想,对于对方突然把自己叫回来,并没有任何意外。
“到了这个时候,朕也就不隐瞒了,少师是怎么看的?”朱棣亲自为姚广孝倒了一杯茶,“俺也不瞒少师,前几天刚睡了没几天好觉,可就在昨天,俺又梦到了。”
常年在北边的军中生涯,导致朱棣的自称一直是“俺”。
也就是在一些重大场所,才会自称“本王”,而这几年登基为帝,刚开始的自称“俺”,实在不符合帝王形象。
坚持改了半年多,朱棣才逐渐的改了过来。
但即使如此,在着急或者愤怒、包括领军出征的时候,朱棣又会自称俺。
眼下朱棣为了说出心里话,也不刻意摆着“朕”的架子,几乎是怎么顺嘴怎么说。
而这一点姚广孝也自然发现,朱棣越是如此,越是证明其心中的情绪之波澜起伏。
提及此事,姚广孝也显然来了兴趣,“陛下又梦到?他说了什么?”
“什么都没说。”朱棣先是摆手,但又比划了一下,“俺就像是代入了沈万山,看到了他从京城出去。不仅如此,还看到了沈万山明明已经病死都埋了,结果又活了!”
此话一出。
哪怕是姚广孝也惊奇连连,“还有这等事?陛下不是在做梦吗?”
“所以说这是梦啊。”朱棣又喝了一大口,“兴许沈万山是假死,兴许这只是一个梦,但接下来梦到的……”
朱棣深吸一口气,“就是今天发生的梦境预兆!”
“什么水患,什么大明财政,都梦到了,也正因此,这才把少师你叫回来。”
饶是姚广孝见多识广,但这等奇事他也是第一次见。
沉吟了许久,他这才道:“这段日子发生的,老臣也看在眼里,老臣也开始怀疑,这世上真有长生者也说不定。”
朱棣摆摆手,并不想说此事,而是转回话题,“就说最后的那个,变法聚财,你是怎么看得?”
“刚才沈肃所留,那能治大国之弊端的大医,就要随宁王的敬献祥瑞而进京了。”
“朕……”说到这里,朱棣的心情已经有所平复,但更多的,却是还是郑重。
“用还是不用?”
姚广孝虽然听得暗暗心惊,但面对朱棣此问。
也是不免起身,在谨身殿来来回回的走着。
朱棣看在眼里,也不着急,静静的等待姚广孝的答案。
终于,姚广孝止住脚步。
“陛下认为,当今的大明需要变吗?”
朱棣疑惑,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“纵观秦时商鞅之法,这是到了秦国不得不变的时候,不变就可能亡!”
“商鞅成功了,是因为有一个无比信任他的秦孝公!宁愿得罪秦国所有贵族,甚至是王室,也要变!秦孝公死后,商鞅虽死,秦法犹存!”
“楚国,也曾迎来吴起,也因为吴起而强盛一时,可楚悼公死后,吴起身死法亡!”
“之后便是汉末王莽,王莽也曾改制,但最后的结果,却是篡汉立新!”
说了这么多。
姚广孝留给朱棣思考的时间,等到朱棣再度看向他的时候。
姚广孝又说起了另一个名字!
“还有一位,再次施行全国改制的臣子,史书上也很有名,褒贬不一,便是北宋的王安石。”
“陛下也知道,因为宋神宗的左右摇摆,帝王平衡,又是扶持新党,又是迎回旧党,而王安石也因为种种原因,也失败了。”
“先不说其法之好坏,就以当时的国情来说,秦国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,西汉之末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,北宋还是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。”
“但法成,则国存,甚至更为强盛。”
“法败,则国亡,或者从此一蹶不振。”
说完这些,姚广孝这才看向朱棣。
“那么陛下认为,我大明,如今真到了这个【不得不变】的时候了吗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长生从大明开始请大家收藏:(m.soxscc.net)长生从大明开始搜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